
11月5日,深秋的邻水县九龙镇薄雾迷漫,秋意渐浓。

一大早,天刚蒙蒙的透着几分白,48岁的唐德先就起了床,在短短的10分钟内,就干净利落的洗漱完毕。
早饭是很扎实的干饭,就着一点豆瓣和咸菜,唐德先一口气吃了两大碗,又喝了几碗米汤,才意犹未尽的放下了碗筷。
收拾好行装,她和伙伴李龙分就踏着朝露出了老乡家的门。时钟刚刚指向清晨的6:50分,忙碌的一天开始了。
唐德先是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第三民爆队的一名季节工,她和李龙分的主要工作,就是在板东18井项目为爆炸班组运送炸药。以前,这份工作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才能胜任,现在,唐德先和李龙分组成的女子送药组,也不输男人分毫。
每天,唐德先会在6点钟准时醒来,和李龙分生火煮饭,为下药组5个人准备好早饭。傍晚结束一天工作的时候,她又会和李龙分去老乡家联系晚上的住宿,尽可能在晚上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,补充和积蓄第二天的能量。
“早上必须要吃饱喝足,一直要工作到晚上收工才有吃的喝的。”身板壮实的唐德先早已习惯了野外物探人这种起早摸黑,食宿不定的生活。
虽然每天的工作时间长,中午又没有时间吃午饭,唐德先依然一天干劲十足。家住贵州赤水的她,从小就爬惯了大山,也惯于吃苦耐劳。一次背着48斤重的炸药,爬坡上坎,从从药点顺着测线将炸药送到下药的井位上,她又会顺着原路返回,重新背上炸药,送往下一个井位,如此往返10多次,路越走越远,背上的药也会越背越沉。
走上数十公里的山路,一天送药量近千斤,这就是唐德先每天都必须重复的工作。沉甸甸的炸药压在这个中年女子的肩上,不仅是身体上的累,更有安全上的重。
“必须结伴而行,任何时候都不能人、药分离。”唐德先对背药工的安全职责熟稔于心,安全责任心也极强。她和李龙分既是老乡,也是一路相伴的同行,累了席地而坐,体力不支相互扶持。再苦再累,她眼角的余光也始终锁定在那些宝贝疙瘩上,不容它们有半点闪失。
早晨和雨后,是送药工作最艰难的时候,只消片刻功夫,齐腰深的茅草就会把裤子、衣服粘湿。时常不期而至的雨天,给唐德先的送药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工作一周时间,她的衣服大部分时候都是湿的,上午被雨水和露水打湿,下午又会被汗水浸透,一双脚也时常会捂得发白。
晚上,唐德先照例会吃好几家的闭门羹后,才找到一家愿意收留她们过夜的老乡。洗上热水脚,放松疲乏的身体,和孩子通一个电话,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。
唐德先对拥有的这份工作很满意也很知足,成天乐呵呵的她相信,那些艰辛如同永无止境的路,终被踩在脚下,成为一个个昨天。
【撰稿、摄影:唐波】